买基金什么是定投(什么是定投?为何选择指数基金?)
一、定投


二、随笔
01
今天看《中国基金报》才知道一个万得美国TAMAMA的科技指数
TAMAMA科技指数是什么?
T:NETFLIX(奈飞)
A:APPLE(苹果)
M:META PLATFO(脸书)
A:AMAZON(亚马逊)
M:MICROSOFT(微软)
A:ALPHABEET-A(谷歌)

02
防御型投资者的“投资组合策略”应该是怎样的?
《聪明的投资者》里,格雷厄姆以最简洁的方式,概括说明:
应当将其资金分散投资于高等级的债券和高等级的普通股
“作为一项基本的指导原则,我们建议这种投资者投资于股票的资金,决不能少于其资金总额的25%,且不得高于75%;
与此相应,其债券投资的比例则应在75%和25%之间。
这里的含义是,两种主要投资手段之间的标准分配比例,应该是各占一半。
根据传统,增加普通股比重的合理理由是,持续的熊市导致了“低廉交易价格”的出现。
反之,当投资者认为市场价格已经上升到危险高度时,则应将股票投资的比例减至50%以下。(程式投资方案)”
03
你的“投资组合”应当承担多大的风险?
格雷厄姆的见解是,这首先取决于你是何种类型的投资者,而不是取决于你拥有怎样的投资品种。
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,有两种做法:
一、积极型: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
对一组由股票、债券和共同基金构成的动态投资组合,进行不断的研究、筛选和监控。
二、防御型:无须花费多少时间,但要求投资者始终不为市场喧嚣所动
以某种自动的方式,创建一个恒久的投资组合,不再付出更多的努力(但是,这会显得有些枯燥)。
04
“定投”,虽然只有简简单单两个字,却是前人不断的探索才发现的最简单有效的防御型投资策略
“定投”始于纽约股票交易所推广的“月度购买计划”
这种计划要求,投资者每个月投入同样数额的资金买进一只或多只股票
严格地说,这种美元成本平均法(定期定额投资法)是所谓的“程式投资”(formula investing)这种更一般方法的应用
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将其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限制在25%~75%之间,并根据股市的动向进行反向操作,这种策略正是“程式投资”原理的体现
在始自1949年的股市大幅上涨期间,这种做法的效果相当令人满意,特别是在有效防止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大量买入股票方面
“美元成本平均法”,即每月或每季度投入同等数额的美元资金来购买股票。(在中国一般叫“定投”)
采用这种方法,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低迷时买到比市场高位时更多的股票;
而且,他还有可能为自己所持股份最终获得满意的总体价格。
05
《聪明的投资者》里提到:
露西尔·汤姆林森(Lucile Tomlinson)对这种程式化投资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。
她以构成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为样本,计算了美元成本平均法的效果。
她的检测覆盖了23个十年期:头一个十年截止于1929年,最后一个十年截止于1952年。
每一项检测都给出了期末或此后5年的利润情况。
第23个购买期末的平均利润达21.5%——股息不包括在内。
显然,其中有些时期,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会出现明显下降。
汤姆林森小姐以如下惊人之语,结束了对这种极其简单的投资法的讨论:
“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,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;
迄今为止,尚无任何可与“美元成本平均法”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。”
就像连续不断地买进美国储蓄债券和人寿保险一样,系统而一贯地购买股票,也不会对投资者造成多少心理和财务上的困扰了,后者可以看成是对前者的补充。
如此购买股票,虽然每月投入的金额不大,但20年下来或者更长,其总量会相当可观,对投资者的意义也相当重大。
06
显然大多数业余投资者,更适合做防御型投资者
格雷厄姆建议防御型投资者要遵循四大选股原则:
一、适当分散投资10到30只股票;
二、选股要选大型企业、杰出企业、融资保守的企业;
三、股息持续发放20年以上;
四、市盈率不超过25倍。(《聪明的投资者》第5章)
事实上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,这样操作还是有些复杂。
1976年,指数基金问世,一切都简单了。
巴菲特从不推荐买入任何股票,过去20年却10次推荐指数基金:
“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,成本费率低的指数基金就是股票投资的最佳选择。
我的导师格雷厄姆在很多年前就坚持这样的立场,而此后我经历的一切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看法的真实可靠性。”
巴菲特(1993)说:
“透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,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通常都能打败大部分专业经理人,很奇怪的是,当傻钱了解到自己的极限之后,它就不再傻了。”
07
即使你什么也不懂,在投资上像个傻子,不懂宏观经济,不懂行业,不会分析公司基本面,不会选股,也不会择时,
只需要定期定额投资一只全市场指数基金(如美国的标准普尔500和中国的沪深300指数基金),
什么都不用管,就相当于那些非常专业的基金经理的平均业绩水平,
因为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的资金占市场的大头,其平均业绩水平就是市场平均业绩水平。
巴菲特用十年时间和百万美元打赌,结果他选择的指数基金大胜专家选择的对冲基金组合,
这证明巴菲特(1996)说的是对的:
“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。
通过投资指数基金,在扣除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之后,所获得的净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。”
08
正如格雷厄姆指出的,“美元成本平均法”使你可以定期将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投资。
无论股市已经(或者即将)上涨、下跌还是横盘,你都将按周、按月或者按季度买进股票。
所有大型共同基金公司和经纪公司,都会为你提供安全的自动电子转账服务,这样你就不必动手填写支票,并为金钱的支出感到心痛了,正所谓“眼不见,心不烦。”
最为理想的美元成本平均法是投资于一组指数基金,从而将所有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和债券都一网打尽。
这样的话,你就可以摆脱诸如预测股市的走向、了解哪些板块以及其中的哪些股票会表现最好之类的猜谜游戏。
假定你每个月可结余500美元,你可以借助美元成本平均法拥有三只指数基金:
300美元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指数基金,
100美元投资于外国股票指数基金,
100美元投资于美国债券市场指数基金,
这样你就可以确信囊括这个星球上几乎所有值得拥有的投资了。
精确得像时钟一样,每个月你都会买进更多的股票;
如果市场下跌,你预定的投资金额就会比前一月买入更多的股份;
如果市场上涨,同样的金额所能买到的股份就会少于前一个月。
09
以这种近乎自动的方式处置你的投资组合并持之以恒,就可以避免以下两种情形的出现:
在市场似乎最具吸引力(实际上最危险)的时候,将手中的货币随意投向市场,抑或是在市场崩溃,股价确实便宜(但似乎更具“风险”)的时候,拒绝买进更多的股票。
根据一家颇有影响力的金融研究公司(Ibbotson Associates)的研究,
如果你在1929年9月初,以12 000美元买进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,十年之后你的手中将只剩下7 223美元。
但是如果你以区区100美元起步,以后每月追加投入100美元,到1939年8月,你的资金就会增至15 571美元!
这就是按照规则买进的威力——即便是面临大萧条这样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熊市。
10
定投最有利的还是心态方面的优势,《聪明的投资者》里第五章的点评很有意思:
一旦你以指数基金为核心,建立起一个具有永久性且自动导航式的投资组合,
你就能够在面对所有相关市场的问题时,给出一个防御型投资者可能给出的最有力的回答:
“我不知道,也不在乎。”
如果有人问,债券的收益是否会好于股票,你只需回答:
“我不知道,也不在乎。”
——毕竟,你已经自动拥有这两个投资品种了。
医疗保健股是否会令技术股黯然失色?
“我不知道,也不在乎。”
——你已经是这两类股票的长期拥有者了。
谁会是下一个微软?
“我不知道,也不在乎。”
——只要它规模够大,你的指数基金就会买进它,而你将搭上这班车。
明年外国股票是否会强于美国股票?
“我不知道,也不在乎。”
——如果真是这样,你将从中获利;如果不是,你将以较低的价格买进更多。
让你能够理直气壮地宣称“我不知道,也不在乎”这种永久性且自动导航式的投资组合会令你获得解放,
再也无须为预测市场走势而殚精竭虑,尽管其他人仍沉溺于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