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文化名镇创建申报材料(范文六十五)

2025-01-06 09:34:31  100人浏览 

特色文化名镇创建申报材料

今年以来,我镇特色文化名镇工作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领导下,我镇按照“政府引导、群众参与、因地制宜、共建共享”的工作理念,坚持“共谋、共建、共管、共享”的原则,引导群众积极参与,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,提高城乡文明程度,积极推进名镇建设进程,促进了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建设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城区镇位于城区,是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中心。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。辖村民委员会20个、居民委员会1个,共8.7万人。铁路和国道纵贯中部。乡镇企业以电子加工、畜牧养殖、机械加工、机电加工、建材加工等行业为主。盛产优质稻米、荔枝、龙眼、果蔗、蔬菜、马铃薯、脆皮甜桔、天冬、淮山等经济作物。

近年来,城区镇在上级党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紧紧围绕“富民强镇”新跨越目标,充分发挥地处城区的优势,凝聚各方力量,团结务实,自主创新,拼搏向上,真抓实干,统筹推进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,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。2023年上半年,全镇2023年上半年财税收入6318.2万元,增长34.47%;工业总产值13.7亿元,增长50.6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.5391亿元,增长5.88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2元,增长12%;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,增长10.2 %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二、主要工作措施

(一)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创建宜居环境。近年来,我镇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,投入5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、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、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。通过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城乡生活环境,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。目前,我镇已实现行政村道路水泥硬化村村通,98%的自然村道路水泥硬化,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纵横交错的现代交通网络,交通便捷。城镇街道全部安装路灯,绿化、美化、亮化率达95%。强化城镇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,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,规范城区街道管理,目前,我镇城区无乱摆乱卖现象,城区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“村收镇运县处理”,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。

(二)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,形成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。我镇以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原则,全面推进城乡文化设施建设,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。目前,我镇城区建成1个占地300多平方米,拥有独立产权的文化站;敬老院1座;1个3000平方米的群众休闲活动广场;建成图书室、图书馆、科技服务室等,不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活动。全镇建成20个“农家书屋”、灯光篮球场25个,公共文化服务中心4个,老年人娱乐中心18个,形成了城镇以镇文化站为中心、农村以农家书屋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主的文化设施网络,不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,活跃乡村文化,促进农村文化繁荣。

(三)狠抓维稳工作,全力构建和谐城区。深入开展“六五”普法宣传活动,完善镇、村信访维稳中心服务平台,深入开展矛盾纠纷“大排查、大化解”和领导干部“大接访”活动,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,积极解决信访突出问题。推进“平安城区”建设,完善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”和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”。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,严厉打击各种犯法犯罪活动,特别是“两抢一盗”侵财案件和“黄、赌、毒”违法行为,净化社会环境。近年来,我镇治安明显好转,案发率连续三年下降30%以上,近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,社会和谐稳定。

(四)深入开展群众性娱乐活动,加快建设多元化的文化活动。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、政策,本着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的方针,坚持以发展繁荣文化为已任,以“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”为原则,以主办、承办、联办、协办等多种形式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,把发展文化与镇党委、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,根据不同文化活动的特点,组织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。近年来,我镇每年举行篮球赛、游园活动、气排球赛、羽毛球赛、健身舞、舞狮表演、文艺表演等节目的春节文体活动、每年举行“三八节”妇女健身操比赛;“渊顺杯”气排球赛;粤剧汇演和鹩剧汇演以及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体活动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,极大地丰富了我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,满足了人民群众求知、求乐、求美的要求,营造了全镇浓厚的节日氛围,展现了全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。

(五)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,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。

(图片源于网络)

三、我镇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

(1)清代建筑群,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嘉庆年间大规模扩建,至晚清基本定型,到现在已二百多年。民居群共34幢,总面积25000平方米,方向统一,布局严谨,排列整齐,装饰豪华,壁画,石雕,木雕,泥塑等,内容丰富,鲜艳夺目,栩栩如生。梁氏宗祠共有三进,每进屋檐下都有层裙书画,立体塑画,栩栩如生。上座庵龛,穿花细琢,饰古板金,玲珑剔透,熠熠生辉。中座四大柱,汉白玉墩,柱高4米,直径约40厘米,气宇宏伟。而清代建筑群中,数将军第最为突出,将军第建在民居群西北端,为民居群的创建者梁标文的第七子梁际昌所建,因梁际昌二儿子梁毓馨以军功晋升武功将军而得名。该第南向、七楹、三进、两天井,整体设计为歇山顶官装设计。该第中雕梁画栋,彩画金饰,气宇宏伟,装饰豪华。此第最具特色之处在于每房暗设阁楼,楼阁相互通联,门闩暗设塞子,如不熟悉情况则无法打开。其设计心裁之精巧,令人赞叹。清末建筑群,已获得很好保护,并纳入我镇旅游开发规划。

(2)何以尚故居建筑群。何以尚故居建于明朝嘉靖,座落于东山村南端。故居主体分上、下两进,有明代风格大门。主体面积152平方米,整座建筑为青砖包墙,内砌泥砖,硬山顶型制。屋顶上有灰沙雕压脊,两边翘峨。上厅用格木柱大梁,有屏风窗格。正常上悬挂户部赠牌匾“发达圣世名卿”。整座建筑风格,朴实无华,古色古香,淡雅而实用。今年来,我镇东山村已通过历史文化名村的方式进行修缮和保护。

(3)历史名人清官何以尚。何以尚(1526-1594),字静吾,号仁辅。因“清廉、忠孝”而闻名乡里。26岁乡试中举,授江西省建昌县教谕。29岁选入京城国子监大学进修,毕业后被赐以进士出身,调户部云南司任司务(九品)。公元1564年,嘉靖帝腐败,不理朝政,首辅严嵩专权。何以尚因冒死上疏救海瑞而被嘉靖暴打下狱。嘉靖死后,方被诏释,升光禄拯。公元1570年,何以尚不顾个人安危,再次弹劾朝廷首辅高拱贪腐问题,被高拱打击报复,罢名回乡。后高拱被张居正赶走,言官推荐何以尚,被朝廷重用,官至三品。1590年,何以尚辞官,两袖清风回到东山村。1594年,寿终家乡,享年69岁。次年,万历帝颁赐“忠考祠”奉祀。

2.鹩剧文化。鹩剧是独具城区特色的民间小戏,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由民间“贺新年”活动中的一段“引风”歌舞发展而来,以唱故事为主,唱词通俗易懂,多为抒发“春祈秋报”之意。我镇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鹩剧文艺团,其中数谭良村梁诒亨为代表的鹩剧文艺团最为突出,他自编鹩剧超过30本,代表作有《文盲痛苦》等,该剧本曾参加浦北县汇演获第一名和个人编剧奖。另外,新编鹩剧如《薄情郎》、《打醋缸》等也在各种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他所写的山歌就更多了,代表作有《新旧社会对比》和《十贺新居》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。1958年,代表浦北县参加广东省、市民歌晚会。由于他表演出色,还得到了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陶铸接见。陪同的粤剧大师还赠给了他一本日记簿作为留念。

3.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掘。近年来,我镇投入专项资金,组织专家学者和广大村民对清代建筑群进行保护修缮,现在保存完好的古建筑15000多平方米,同时,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了村庄整治,并着手进行旅游开发建设。2023年,镇政府组织东山村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发挖东山村历史文化资源,申报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,对东山村的古建筑、古树以及忠孝文化思想进行传承和保护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(本文仅为写作提供参考,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请勿对号入座)

(图片源于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