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躁年代的27条箴言
1、这是个浮躁的时代,人心浮躁,信息更浮躁。后者既是前者的原因,又是其结果。而且不会停下来,只会越来越快,信息变成了信息流,原来是先挑选后读取,现在是先从信息流里随意捞取信息,然后再选择丢掉还是留下,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没有耐心和时间去做选择了,而是主动成为了大数据投喂的对象。
2、人与人的差距为什么会那么大?本质是因为认知差异造成的。对待同样一件事,有些人认为是这样,有些人认为是那样,认知的背后是信息源、信息筛查能力和组装能力、思考力。所以在当下的时代,马太效应会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。
3、大多数人都热衷于走马观花,似乎在赶赴某场宴会,一副欣欣然的样子。但宴会在哪里却并不清楚,于是总徘徊在寻找的途中。于多数人而言,过程是手段,目标才是目的,而目标是飘忽的。这样一来,人是很容易感到无聊的,也很容易疲惫。
4、疲惫和无聊的原因是一致的,这说来似乎矛盾。因为通常来说,疲惫是由于做了太多,而无聊则是由于做了太少。我之所以说它们二者的原因一致,是因为疲惫感来自于漫无目的的行色匆匆,无聊感亦如是。由于行色匆匆,所以根本无暇真正进入到一件事中,人总是感到空虚,无聊就是这么生出来的。
5、今天这样的时代不缺信息,但辨别真假的难度更大了。无数信息疯狂地涌入人们的大脑,我们来不及做选择就照单全收,然后它们静静躺在我们的大脑广场,等着被马上到来的新的信息覆盖。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,最后变成一个垃圾场。于是,有很多人的大脑越来越不会思考,变成一座坟。
6、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一章说: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”。道即规律,下士就是认知水平低的人。他们听闻规律后的反应为什么是“大笑之”?因为他们觉得荒唐。为什么荒唐?因为规律是反直觉的。
7、规律不仅罕见,而且抽象,看不见摸不着,藏在事物背后。人的直觉形成于各自所经历的各种表象。“何不食肉糜”就是贵族的直觉,“皇帝拾粪一定用金叉子”就是平民的直觉。这些直觉是如此荒唐,但直觉者却觉得理所当然。
8、人是环境的产物,环境投射的讯息令人无法抗拒。但有些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抗拒,因为他具有坚实的内部环境,这是需要构造的。我们习惯于利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来感知世界,因此会把“眼见为实”奉为真理,当被骗的时候,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,因为“亲眼所见”,怎么可能是假的?这个世界充满表象,但是决定其运转的,是背后的规律。
9、规律的核心特质是变化。规律是流动的,那些靠固定“规律”赚到大钱的,最后有很多跳楼了——他接受不了规律的“背叛”——用了三十年的密码为什么突然就换了?历史告诉我们,令你深信不疑的,往往也置你于死地。
10、这个世界并不稳定,但所有人都希望它稳定,因此在人的潜意识中“相信”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真理,这会让我们感到安全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牛顿的世界观当时足够稳定,但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又让它疯狂地摇晃起来。随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发现,旧的观念一直在被颠覆,没有停下来过。稳定,从来都是人的一厢情愿,变化才是必然。
11、目前处于一个大变革的前期。前段时间我在文章里谈未来的一些趋势,比如教育会回归到“人”,人们的精神消费会越来越普遍,占比越来越多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,很多行业正在整体消失,很多职业成为了历史。一方面是因为业态的变革,一方面是因为机器越来越智能,它们“抢”了人类的很多工作。这会引发很多新的社会问题,动荡并不遥远。
12、人类并非一开始就有语言,人类的语言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进化。进化出语言之后,又用了漫长的时间进化出文字。有了文字之后还受限于书写的工具。人类大规模的认知觉醒始于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成熟,能够使得“知识”的载体成本足够低,低到让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。
13、你能想象在一百多年前,我国的识字率只有不到10%吗?你会想象在20年前,一部只能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的手机要几千块钱吗?时代正在加速度,而此时,我们需要思考,接下来的十年,我们将何去何从。
14、科技发展越快,变化就越快。一个事物快速崛起,又迅速消亡,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。我们该如何适应接下来这个时代?这一点各位不必担心,即便大家什么都不做,也不会死,毕竟我们一直在这趟列车上。但每个人的心态将会随着不稳定而产生程度不同的变化,认知层级高的人能够从容应对,认知层级低的人将会感受到剧烈的不适应,其实这样的状况在今天已经悄然出现了,各种精神疾病开始频繁的在我们身边被发现。
15、我赞赏躺平主义,躺平的本质是——不内耗。躺平并非不作为,而是一种姿态明确的抗议,抗议不公平,抗议伪努力,抗议被收割。躺平是一种向恶势力比中指的姿势,潇洒美丽。同时,躺平是为了腾出时间来思考自己真正要什么。当下的状况确实有点糟糕,失业率持续升高,并且,这个糟糕跟未来相比,可能还算好。
16、生命来自偶然,但如何生活,具有很大的必然性。这要看你为自己做了些什么。需要思考的问题有,我们为什么而活?接下来要如何生活?如何改善?如何以最小的成本,构建一个稳固的内部环境,形成一个简约的生活模型?从而更好的体验偶然的生命。
17、人的行为毫无意义,一切都是随机的,如是造就一种必然——涌现和覆灭。说到底,人不过是一头被注意力牵引着的走兽。因此,一个人的一切行为均是注意力的延伸,你的注意力在哪儿,你的生活就在哪儿。此即环境和时代的局限性。
18、当下这个时代,人们很容易感到无聊,很容易觉得疲惫。无聊和疲惫都是因为把过程当成了手段,这样一来,人就会特别着急。急着去急着回,急着聚急着散,急着开始急着结束。人生路两旁,曲径通幽,别有洞天,尽头处反而一片幽暗。
19、所谓活在当下,这句废话的全部意义在于呈现这样一个事实:过去的已经过去了,它们唯一的意义是于当下而言的;未来属于不确切的范畴,有或没有都不确切,它们的全部意义来为当下提供发生的空间和一定程度的憧憬。
20、你不得不承认,当下,即是你生命的全部。过去的和未来的,若失去当下这个主体,则无法保证自身之存在。由此而言,每个人都不得不活在当下,区别只是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,而有人没有意识到。
21、意识到这一点的人,开始逐渐的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此时此刻;而没意识到这一点的人,还在苦苦寻觅永恒的乐土。那注定是虚幻的。
22、这是一个需要回归的时代。越是浮躁,越要沉静;越是爆炸,越要收缩;越是快,越要慢。价值乃是反其道而行。人活着不仅是赖于物质,精神才是最终归宿。精神创造物质,物质又归于精神。精神不够,物质很难突破体验的天花板——有钱可以买名画,但感受不到其中的美,用来装B只能爽一时。
23、当一个人体验过更深层次的精神愉悦,他将很难想象自己在平庸的生活中为什么滞留了那么久。读书和思考便有这样的功效,帮助你慢下来,带你走入星辰大海,也是在这种时候,人才开始晓得要慢下来。
24、人慢下来是因为思维开始跃动起来,人哪怕一动不动的站在哪里,也会感觉到身在天地之间是如此幸福,一种满溢的喜悦将人淹没,人到了这种时候才会渐渐体味到生命的可贵。那种充盈感足以令人感动,这是一种稀缺的快乐。正是这般的快乐,让人变得轻盈起来,神情开始焕发出神采。
25、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是如此苛刻,一心求结果。多么漫长的过程,就这样任由其成为多余的时间,恨不得一瞬间消失掉。然而人生有99.9%的时间都是在过程里的,不把过程放在眼里,就意味着在潜意识中放弃了人生。其后的种种行为,不过是一具行尸的机械动作。
26、读书的当下意义是超越时代之局限,摆脱短暂,进入恒常,如是获得一种少有的宁静。而读书的终极目的,则是要构造只属于自己的内部环境。在今天这样的时代,构造自己的内部环境格外重要,否则我们对于外部信息的入侵毫无防御力,就像一具孱弱的身体面对一大堆疯狂的病毒。
27、很多人已丢失自己,还有很多人陷入了生活制造的各种琐碎麻烦,这些都需要精神出面来厘清、处理和维护。但无论如何,都不必沮丧,从现在开始,去专注的打造自己的内部环境,来应对接下来的一系列变化。机遇就藏在这些变化之中,前提是你得能看见它们。强哥也说了——风浪越大,鱼越贵。